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簡稱RS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其中兒童和嬰兒是高風險群,對於免疫正常的成年人及健康的孩童,RSV的症狀跟小感冒差不多,如果是嬰兒或免疫機能低下的族群RSV是能致命的。我國每年約有1000個嬰幼兒因RSV住院治療,其中2歲以下的嬰幼兒更佔了9成之多。
RSV的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和鼻塞,嚴重時病人會出現發紺、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和鼻翼煽動等症狀。上述嚴重症狀就是RSV引發的急性細支氣管炎。
RVS好發於冬天和早春,台灣地處亞熱帶因為四季溫差不大所以全年都有病例,主要的傳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治療上則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退燒藥和止咳藥物等,如果病人出現呼吸衰竭則需使用呼吸器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症狀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都會出現發燒、流鼻水和咳嗽,隨著病情惡化甚至會出現哮喘、呼吸困難、發紺、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和鼻翼煽動等症狀。
※鼻孔兩翼因為呼吸急促而煽動的症狀。
呼吸道融合病毒治療
目前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專用藥物,因此採用支持性療法待病人自行痊癒,包括退燒藥和止咳藥物,針對呼吸衰竭的病人則須用呼吸器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照護重點
建議病童請假待在家中,以免到校交叉感染,多喝水多休息,呼吸道融合病毒通常需要1~2周才能痊癒,如果病人是嬰幼兒或免疫機能較差的族群,照護者要特別留意,一旦出現併發症或嚴重症狀要盡快送病人就醫。
疾病發生部位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主要發生在呼吸道,也會合併全身性症狀。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進展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後,潛伏期約為2~8天,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嬰幼兒咳嗽的情況可能較嚴重,除影響幼童睡眠外,甚至會咳到嘔吐。隨著病情變嚴重開始出現急性細支氣管炎症狀如發紺、哮喘和呼吸困難,嬰兒還會有躁動的表現,給予病人支持性療法後約1~2周康復。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併發症
肺炎:症狀包括發燒、寒顫、持久的咳嗽、有小量或大量的痰液,痰液中可能會有血絲,並出現單邊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時胸痛甚至呼吸困難,若未妥善治療可能併發敗血症、膿胸和呼吸衰竭,病人的死亡風險大增。
中耳感染:症狀包括耳朵疼痛、耳膜流膿,如果未即時治療恐造成聽力受損。
呼吸衰竭:因為肺部的換氣不足,氧氣進入量不夠,二氧化碳排出來的量又太少,而堆積在肺內造成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能死亡。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除了造成併發症外,某些疾病的病人在感染RVS後可能使病情惡化,例如:
氣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心臟衰竭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常見致病原因
此病是由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引起,傳染途徑則是空氣和接觸傳染,病人在感染後的可傳染期約3~8天,但RSV在免疫系統較差的人或嬰幼兒身上時可傳染期可長達4周之久。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種類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種類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好發族群
嬰幼兒
免疫功能不佳的人(年長者、癌症病人或HIV感染者)
呼吸道融合病毒預防重點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預防應從生活做起,平常則要養成衛生的好習慣,注意手部衛生、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周圍環境,可以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環境,以減少病毒在環境中的密度,或是採用消毒酒精、乾洗手一樣有效
Palivizumab是一種專門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抗體,可用於1歲以下的高風險幼兒,這種藥物可在好發季節期間每月注射一次,幫助預防嚴重感染症狀。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診斷方式
主要的診斷方式是用棉花棒取鼻咽的黏液來做病毒培養,因為費時,所以會先使用快速呼吸道融合病毒抗原鑑定來診斷。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就醫提醒
初期就醫階段,病人和家屬應該知道:
對於病人的症狀,醫師認為的診斷是?
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是怎麼得到的?
治療方法有哪些可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還會繼續惡化?會對身體造成那些問題?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何時要複診或進一步檢查?
已經確診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照顧者應該知道:
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
需要長期服藥?未來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
藥物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
趕下一次複診或追蹤是什麼時候?
5合1甲乙型流感/新冠病毒檢測試劑
產品規格 | |
品牌 | Bioteke |
技術 | 靈敏度 (96.36%), 特異度 (100%), 準確度 (99.29%) |
政府認可 | 香港政府派發牌子之一 |
檢測時間 | 15-20分鐘內得知結果 |
證書 | CE 證書 |
可檢測病毒 | |
01 | 甲型流感病毒 |
02 | 乙型流感病毒 |
03 |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
04 | SARS-CoV-2,有效檢查OMICRON/DELTA |
05 | 腺病毒 (ADV) |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