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套防疫? 小心皮膚過敏! 慎選材質最重要


配戴手套,若發現內部已堆積汗水,則盡早替換新手套;脫掉手套後,記得確實把手洗乾淨,避免汗水或是任何可能的過敏原停留在手上。 


防疫當前,除了勤洗手、噴酒精消毒,日前新聞報導美國好萊塢明星開始戴手套出門購物,”戴手套”似乎不失為一個防疫好選擇。但請務必小心,長時間戴手套,不僅手上的汗水可能刺激皮膚,手套的塑膠物質也可能引起皮膚過敏。 


“手套過敏”第一名: 乳膠(天然橡膠)材質


乳膠手套


乳膠是當中最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的材質。在美國約有10%的人對乳膠手套過敏,醫護人員更是高達22%。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工作手套,大部分都標榜 ”非乳膠” (non-Latex) 材質居多,但可重複使用之家用清潔手套,則仍以乳膠材質居多。乳膠手套在配戴時,需要注意在配戴前,不可使用油性護手乳或是化妝水,因其可能造成手套衰退或損壞。脫掉手套後,也要記得用溫和肥皂洗手,並將手完全擦乾,才不會有殘留的過敏物質在皮膚上。


PE手套


俗稱手扒雞手套,屬於不易過敏材質,但因為其較單薄又沒彈性,所以在使用上較不方便。PVC同樣不易引發過敏,但因為其本身有較高含量塑化劑(一種環境荷爾蒙),且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對環境不友善,因此選購時要慎重考慮。


丁晴手套(Nitrile, NBR)


是合成橡膠,不易引發過敏,對環境及人體傷害也相對小。但是因為較缺乏彈性,所以使用前最好將手指甲剪短避免戳破手套,穿戴時也避免劇烈拉扯造成破裂。


手套過敏可能引發全身性過敏


手套過敏最常見的反應,是在戴手套的區域引發紅疹,特別是在手背上關節處或指關節處,因為在工作時,我們的關節經常是處微彎狀態,因此特別容易緊貼在手套上,也就受到更多的過敏原刺激。但過敏反應也可能引發全身性身體不適,例如整隻手突然腫起來,甚是呼吸困難、休克,這種狀況相對少見,但若發生則要即刻送醫診療,以免有生命危險。


乳膠手套過敏, 可以分兩類,第一種是對乳膠(Latex)本身過敏,引發的是第一型過敏反應,這種過敏較少見但來的快且兇,接觸後可在短時間內(數分鐘到數小時都有可能)發生紅疹、眼睛嘴唇腫、呼吸困難,甚至昏厥休克狀況。第二種是對乳膠手套製程中加入的催化劑(劑(如thiuram、carbamate)產生過敏,這種過敏較常見但反應較慢,屬於第四型延遲型過敏反應,通常在接觸後24小時到幾天後,才會開始產生紅疹、癢、水泡等表現,若是長時間反覆接觸,也會有類似慢性濕疹表現,開始出現角質增厚、裂開或脫屑等。


有粉手套 可引發吸入性過敏


至於有粉、無粉手套到底差在哪?古早年代為了方便手套穿戴,工廠會在手套上使用滑石粉,增加穿戴的滑順度。但在1950年代大家發現滑石粉可能引起手術患者的沾粘與肉芽腫,因而全面改為玉米澱粉。後續研究卻又發現,玉米澱粉在製作過程中,對於乳膠手套的乳膠蛋白質(latex protein)有很好的吸附力,因此在穿脫手套時散在空氣中的這些粉末,便成為吸入性的過敏原,不只脫手套的人受影響,連帶存在整個空間的人,都有可能吸入乳膠過敏原,而引起過敏反應。


手套用畢,記得確實洗手、上乳液


雖然乳膠手套是最常引發手部皮膚過敏的材質,但並不是戴上其他材質就保證不會有過敏的狀況。因此,凡是配戴手套,若發現內部已堆積汗水,則盡早替換新手套;脫掉手套後,記得確實把手洗乾淨,避免汗水或是任何可能的過敏原停留在手上。最後把手擦乾、上乳液,才能讓纖纖玉手時常保持滋潤,有強健抵抗力!


  不論你是因為工作需求,平時就有戴手套習慣,或是因為疫情需要開始考慮購入手套,記得先查看包裝上標誌的手套材質,評估自己使用手套的習慣及需要,挑選適合的材質。若是已經有慢性手部濕疹,皮膚時常乾癢不適,卻又必須戴手套工作的話,請務必諮詢皮膚科醫師,好好擦藥,勤抹乳液,並選擇合適的手套,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