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COVID-19疫情進入每日新增逾萬確診案例的白熱化階段,政府防疫方針也逐漸轉向「與病毒共存」,不少民眾對於「確診」仍充滿未知的恐懼。醫學博士何美鄉是臺灣流行疾病學專家,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她在接受????????????????????????????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時表示,增強疫苗和自然感染獲得的抗體,是臺灣對抗COVID-19的必經道路。何美鄉鼓勵民眾保持健康身心狀態,盡可能打滿三劑疫苗,有症狀者即時篩檢,並做好風險評估和健康管理。
過去兩年,臺灣邊境防堵病毒的成效佳,在國際上有目共睹,「清零」的勢態為何無法延續?何美鄉表示,防疫就像對著動態的目標打靶,需要隨時調整,「現階段時空背景非常不一樣,我們有疫苗、藥物,然後Omicron算是很輕症的,大家要了解,自然感染沒有辦法讓你不再重複感染,疫苗也是沒有辦法100%的保護。」
何美鄉說明,COVID-19病毒無法被消滅,繼續封鎖邊境,只是延宕問題,並非根本之道,還會造成臺灣人的免疫力和其他國家相距越來越遠,「每一個國家調整防疫方式和藥物,變成他們的資料我們不能用,因為那些國家的免疫力是高一點的。」何美鄉認為,當傳染難以避免,若是施打過疫苗、身體健康的人感染病毒,反而能形成自然免疫力,保護其他高風險的族群不被感染。
「群體的免疫力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被感染的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不會再被感染,再加上疫苗的保護性,所以病毒感染到足夠的人之後,就傳不太出去,可以被感染的人就越來越少。」何美鄉說。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統計,截至4月28日,完整接種三劑疫苗者,每百萬人中重症數是4.9;接種兩劑、一劑和無接種者,每百萬人的中重症數則分別為6.2、16.5和27.2。何美鄉表示,這份統計並未控制年齡及其他身體狀態等變因,不過仍可以粗估觀察到,每接種一劑疫苗,對於防範中重症應有相當程度的效果,而國外研究也證實此結果。
目前COVID-19疫苗是針對原始病毒株研發,何美鄉從研究中發現,受測者唯有施打至第三劑,才具有對變種病毒Omicron的抗體,「兩劑到三劑不是『量』的區別,它可能是一個『質』的區別,要這樣重複的出現抗原,(免疫力)才可以有反應,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建議慢性病控制得當的年長者,在調整好健康的狀態下,盡量施打疫苗。至於許多家長關心,5至11歲兒童該不該打疫苗,何美鄉建議,如果孩子患有慢性病,或者家中還有5歲以下弟妹,則應該優先考慮施打疫苗。
何美鄉表示,當前確診Omicron的患者中,絕大多數皆為輕症及無症狀感染者,年輕、健康的民眾,打滿三劑疫苗,做好日常防疫,不要刻意暴露在大量病毒中,即使感染,也不用過度憂心。不過,她也提醒,出現Omicron常見症狀者,一定要及早篩檢,由醫護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判斷是否需要藥物治療或其他醫療安置。輕症者若是居家照護,注意與高危險族群隔離,飲食上可以多攝取維他命C、D、鋅還有Omega-3等具抗發炎效果的食物。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