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多病毒此起彼伏謹防“混合感染”


老年人5歲以下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發燒要及時就醫


近期,本市處於呼吸道疾病流行期,流感、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均處於流行期,也出現了同時或相繼感染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的「混合感染」。 市立第一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楊文傑表示,進入12月以來,呼吸道疾病患者從整體看,流感樣病例數有所增加,新冠感染病例數趨緩,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開始下降。 患者「混合感染」時有發生,多數以病毒、支原體和細菌的組合為主。 這些人有的是一次患病檢測發現既感染了流感病毒又感染了肺炎支原體,有的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剛痊癒,又感染了流感病毒。


楊文傑提醒市民,「混合感染」對老年人、孕產婦、5歲以下兒童、有基礎病的人等重症高危險群影響較大,患病後及時識別病原體對治療非常重要,而一般人並不具備 鑑別病原體的能力,因此高風險族群感染發燒後應及時就醫,並進行必要的病原體檢測和相關檢查。 通常會檢測流感抗原、 肺炎黴漿菌抗體、新冠抗原或核酸等,醫師會盡可能明確病原體,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而多數「混合感染」僅為輕症,患者有自癒傾向,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即可,不一定非得明確病原體並進行抗病毒治療。


三種因素致「混合感染」增加


  一般成年人多數症狀輕


  楊文傑說,近期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新冠病毒等病原體較為常見,同時還有其他細菌、病毒。 「混合感染」表現在可能同時感染多種病原體,或幾種病原體相繼感染。 相對而言,相繼感染的情況更多見,這也是近期一些人反覆發燒的重要原因。 今年秋冬季各種病原體此起彼落並出現「混合感染」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於感染的病原體會產生抗體和免疫力,但是這種免疫力具有保護期限,時間越久,保護力就會越弱,新冠病毒是如此,流感病毒、支原體產生的抗體也是如此。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公眾形成了戴口罩的良好習慣,雖然起到了保護作用,但也讓身體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變少了,導致身體缺乏病原體的免疫刺激,再次接觸這些病原體後,身體容易 辨識不出,從而激起比較強烈的反應。 二是多種病原體之間不存在“交叉免疫”,加上天氣變冷等環境因素,今年的“混合感染”情況顯得相對多一些。 三是市民掌握了一定的病原體感染知識,加之病原體檢測較以往更便捷,使得「混合感染」的檢出率相應增加。


楊文傑表示,不論是流感、新冠病毒、肺炎支原體感染還是“混合感染”,一般成年人感染後臨床症狀都較輕,但老年人、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有基礎病的人抵抗力相對 較差,是發展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 這些「脆弱人群」感染後容易破壞上呼吸道免疫屏障,繼發一些細菌感染,從而導致病情惡化,在出現「混合感染」情況時,病情會相對沉重一些。 因為「混合感染」後會有多重病原菌損害機體,通常會造成免疫細胞損傷,高危險群病情相對嚴重,出現高熱、劇烈咳嗽、呼吸困難、低氧血症等幾率更高,長時間未接受治療 可能出現肝臟損害、腎臟損害以及心肌損害,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肺部CT可見大面積實變影等嚴重狀況。 因此高危險群患病及時就醫非常重要。


  「混合感染」有藥可治


  無需多藥聯用增加風險


  「一旦確診『混合感染』也不必驚慌。目前肆虐的多種病原體,臨床上都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楊文傑說。 流感病毒治療主要是口服奧司他韋等抗流感藥物,目前為止的流感流行株都還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在發病早期服用,能夠達到抑制病毒複製、迅速緩解症狀的效果。 兒童服用奧司他韋,要注意以體重合理地選擇劑量,並注意監測可能出現的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新冠病毒的藥物有莫諾拉韋、阿茲夫定、奈瑪特韋錠/利托那韋錠等,不同藥物使用有其優缺點。 支原體感染的治療藥物主要是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如紅黴素、阿奇黴素等,治療呼吸疾病用喹諾酮類藥物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以及新型四環素類藥物如米諾環素,可以口服 給藥,也可以透過輸液的方式來給藥。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藥物一定要在專業的感染科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盲目自行服用增加藥物不良反應。 例如喹諾酮類藥物限18歲以上,否則可能影響骨骼生長;四環素類藥物限於8歲以上,否則可能造成四環素牙等;大環內酯類藥物可能影響心臟電生理活動,有相關心臟疾病的患者應 避免使用。


此外,儘管病人可能是“混合感染”,也不意味著需要把針對各種病原體的藥物統統用上,這樣的做法不僅浪費醫療資源,還可能對患者產生更大的傷害,聯用藥物時 ,也需要考慮到藥物相互之間是否有協同作用以及副反應的疊加,一定要在專業的感染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高危險群早鑑別正確用藥


  接種流感肺炎疫苗可預防


  對重症高風險族群來說,在早期進行準確的鑑別診斷,及時針對性用藥很關鍵,可以防止轉為重症。 高危險群若出現高熱、劇烈咳嗽、咳黃痰等表現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測病原、正確用藥。 目前,大多數三甲醫院發燒門診都具備檢測多種病原體的能力,但有些病原體的檢測時間可能比較長,例如肺炎支原體抗體多在病程7天至10天出現。 因此,「混合感染」 在治療前可能無法非常精準地確定感染了哪些病原體,治療就需要在經驗豐富的感染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另外,呼吸道疾病的高發生季節做好個人防護是預防「混合感染」的關鍵。 例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多通風。 高危險群在密閉空間內戴好口罩,是減少感染風險的重要措施;對於高危險群重點族群,若無禁忌證,建議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新冠疫苗,雖然疫苗接種不能夠杜絕疾病感染的可能性 ,但能降低病毒感染後的嚴重程度和重症風險;注意保護和提高免疫力,保持充足的休息,適當運動,保證充足而均衡的營養,多飲水,戒菸、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