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如今大多數人都躲在家裡,根本沒有坐飛機的念頭。但也有些人除了飛機別無選擇,無論是長途旅行歸來,還是簽證到期後需要匆匆離開一個國家。
在冠狀病毒肆虐的日子裡,旅行者往往採取極端的預防措施來保護自己。他們穿戴各式各樣的裝備,從塑料斗篷到實驗室護目鏡,乃至生化防護服。他們用消毒劑擦拭托盤桌和扶手。一些乘客說,他們認為廁所裡的感染風險更高,因此即使是在洲際長途航班上也不去上廁所。他們很多人自帶食物,甚至睡覺時也不脫下防護裝備。
由於尚不確知病毒會在衣物甚至頭髮上停留多長時間,他們推斷,防護措施越多越好。
3月中旬,比利·陳(Billy Chan,音)從倫敦飛回香港時穿著一套一次性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N95口罩。在13個小時的飛行中,他換了兩次口罩,每次都用了洗手液。
「我看到上下飛機的人都戴了口罩,」比利·陳說,他需要返回香港續簽英國簽證。他說,大多數乘客都戴著護目鏡或墨鏡。
「我沒吃沒喝,沒在飛機上走動,」他說。
今年4月1日,斯塔西·陳(Stacie Tan,音)從奧勒岡州飛往馬來西亞的家中。她在飛機上戴著護目鏡、手套和口罩。
「我知道有人看了我可能會笑話,」斯塔西·陳說。「那總比躺在醫院裡強,對吧?」
模特娜奧米·坎貝爾(Naomi Campbell)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自己的照片,照片中她戴著粉色的手術手套和藍綠色口罩,穿著寬鬆的白色防護服,這種防護服通常是在去除石棉時穿的。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空氣傳播疾病專家林西·馬爾(Linsey Marr)說,考慮到機艙空間狹小,在飛機上穿戴防護裝備是有意義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遮蓋面部,戴上某種口罩,」研究病毒如何在空氣中傳播的馬爾說。「護目鏡是個不錯的主意,尤其是如果它能防止你接觸眼睛。」
她說,全身防護服「沒什麼壞處」,但最重要的是遮住口鼻,勤洗手,避免接觸眼睛。
「當然,我也不想坐在別人旁邊,或者別人的正前方或正後方,」馬爾說。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並沒有明確建議不要坐飛機,但它確實警告說,「擁擠的旅行環境」可能會增加感染機率,而滿座航班的擁擠自然是無出其右的。
「根據特殊情況,可以選擇推遲或取消旅行計劃,」該機構說。
在未來幾個月裡,面對冠狀病毒威脅,安全飛行的定義很可能會演變。總部位於杜拜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上週宣布,已開始對等待登機的乘客進行快速冠狀病毒檢測,並表示希望擴大檢測範圍,覆蓋更多航班。
阿拉斯加航空公司表示,在5月份的所有航班中,都會留空經濟艙的所有中間座位。
美國最大的兩家航空公司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和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沒有回應記者有關個人防護裝備準則或建議的詢問。
西南航空公司發言人布萊恩·帕裡什(Brian Parrish)說,該公司員工最常用的防護裝備是口罩和手套。
「歡迎乘坐西南航空公司航班的乘客穿戴個人防護裝備,」帕裡什說。「該準則的唯一例外是任何可能干擾飛機安全運行或其他客戶的安全舒適的設備。」
3月18日,維姬·丁(Vicky Ding,音)與母親和兄弟從紐約出發,從香港轉機前往北京,她穿著雨衣,戴著髮網、口罩和護目鏡。她的母親帶了塑料浴簾,準備鋪在座位上,不過最終沒有使用它們。
「航空公司仍然提供食物,但有一半人沒有吃,」維姬·丁說。她用吸管喝了一杯蛋白奶昔。
布萊恩·坎貝爾(Brian Campbell)3月中旬從加州來到父母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家中,他說為了避免身上帶了病毒,他從去往機場的路上開始,全程都戴著口罩。在奧克拉荷馬州,他搭上一輛計程車,司機對他的口罩發表評論,質疑是否有必要戴它。
「我們沒有戴口罩的文化,」坎貝爾說。「希望現在我們能朝這個方向努力。」
今年3月飛往香港的比利·陳說,在他的飛機降落兩天後,香港政府宣布,該航班上有五名乘客的病毒檢測呈陽性,這證明他採取的預防措施是合理的。
「一直戴著N95很難受,讓人窒息,」他說。「我看上去真的很奇怪,傻乎乎的。」但事後看來,他說,「這一切都是必要的。」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