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繼「甲流」之後,「乙流」又上了熱搜,甚至一部分孩子剛熬過甲流的高熱,又中招了乙流......


01


什麼是乙流


乙型流感(簡稱乙流),是由B(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丁(D)四型。其中可引起季節性流行的是甲型(H1N1亞型和H3N2亞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 Victoria系)流感病毒。


02


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


流感病毒主要透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透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或與受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


03


易感人群


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因流感導致的住院和死亡病例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孕婦、以及患有氣喘、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


04


臨床症狀


乙流一般表現為急性發病、發燒(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伴隨畏寒、寒顫、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疲倦、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喉嚨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等症狀,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較甲流更為明顯。


Q


甲流和乙流有什麼差別?


A


臨床症狀


甲流和乙流的臨床症狀較相似,都可能出現高熱、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但是,甲流患者的全身症狀可能更加明顯,例如出現更嚴重的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及疲倦等。甲流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可能更高,如繼發性肺炎、心臟、神經系統損傷等。


乙流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且出現併發症的風險相對較低。


流行特點


甲流相對於乙流更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流行。甲流病毒的變異速度較快,因此歷史上多次大規模爆發的流感都與甲流病毒有關。乙流雖然也能引起流行,但相對而言,其流行的規模和範圍較小。


Q


得過甲流或乙流,還會重複感染嗎?


A


會。


甲流包括常見的甲型H1N1亞型和H3N2亞型流感病毒,而乙流則分為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兩者由不同亞型構成,如果只是感染了其中一種亞型流感病毒,痊癒後並不能保護人體不被其他亞型感染,這幾種流感病毒會交叉感染,但無法交叉保護,並不具備交叉免疫機制。因此,即使患者感染過其中一種病毒並康復,其免疫系統可能仍然較弱,容易受到另一種病毒的侵襲。


此外,流感病毒的特性使其容易變異,增加了重複感染的風險。因此,即使患者已經感染過甲流或乙流並康復,他們仍然需要採取預防措施來避免再次感染。


Q


面對流感,我們該怎麼辦?


A


接種流感疫苗


這是預防甲乙流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一次,因為流感病毒的變異速度較快,疫苗的保護效果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加強個人衛生習慣


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特別是接觸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噴嚏後。避免用手觸摸眼、口、鼻等病毒易入侵部位。


保持室內通風


在流感高發季節,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必須前往,應佩戴口罩。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在密閉環境中傳播的風險。


注意咳嗽禮儀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以減少飛沫傳播。


避免接觸感染源


盡量避免與甲乙流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觸,如共用餐具、毛巾等。


增強體質


加強運動、確保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態等,提高身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