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拉雷6月21日電(記者張玉亮)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一間教室裡,一節無聲課堂正在靜悄悄地“開講”,幾名學生圍著老師杰拉爾德·哈拉坐成一圈。


  出於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當地所有師生都按照教育部門要求佩戴口罩。但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這群師生的口罩中間部分是透明塑料片…

哈拉是津巴布韋日出手語學校的一名手語翻譯和教師。儘管手語是津巴布韋的16種官方語言之一,但是當地懂手語的人才太少,以至於連國家電視台都很難招到合適的手語翻譯。多年來,日出手語學校一直通過辦培訓、開講座,幫助聽障人士解決與人交流的難題。


  疫情出現後,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其中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場合必須佩戴口罩,否則將面臨罰款等處罰。


  哈拉表示,自己很贊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但這也阻礙了聽障人士之間的交流溝通。

哈拉解釋說,手語是一種視覺語言。對聽障人士而言,在交流中除了使用手勢,讀懂對方的唇語、看到對方的面部表情也很重要,這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舉例來說,如果我很高興,他們(聽障人士)可以看到。但如果我戴上普通口罩,我就無法展示面部表情,也無法通過唇語發問'什麼?''在哪裡?' ”哈拉說。

為此,學校專門製作了透明口罩。這些口罩的周圍是普通材料,中間部分則採用透明設計,好讓嘴唇及周圍不被遮擋。


  另外,考慮到疫情期間聽障人士獲取相關資訊的難度增大,學校還為聽障人士舉辦線上活動,向他們普及防疫常識和疫苗接種知識。


  “希望佩戴透明口罩等防疫措施能夠得到進一步推廣,幫助聽障人士更好地‘聽見’彼此,渡過疫情難關。”哈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