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捲土重來?近日衛生防護中心接連公布,一名20個月大男嬰確診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為嘶哮症臨床診斷為嘶哮症,情況嚴重,需要入住兒童深切治療部接受診治;另有一名4歲男童由澳洲返港後確診新冠肺炎,情況嚴重。
快速了解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感冒、流感病徵!
外媒《鏡報》曾綜合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南非醫學會會長Angelique Coetzee分享觀察資料,整理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感冒、流感病徵,讓大家充分了解新冠肺炎及變異株「Omicron」,如何與流感及一般感冒作出分辨,有助提高警覺性。
新冠肺炎主要病徵
體溫高
突然持續咳嗽
可能有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
Omicron症狀南非醫生稱病人症狀「溫和」
最先發現「Omicron」的南非醫學會(SAMA)主席Angelique Coetzee醫生觀察到患者主要病徵,包括:
肌肉痠痛
強烈的疲憊感
心跳過快
輕微咳嗽
新增:英研究更新Omicron病徵
英國疫情追蹤應用程式「ZOE COVID Symptom Study」針對感染Omicron作出最新分析,整理出感染Omicron病毒株後常見20大症狀。分別如下:
流鼻涕
頭痛
出現疲勞
咽喉痛
打噴嚏
持續咳嗽
聲音沙啞
其他
不尋常的關節痛
發冷或顫抖
發燒
頭暈/頭暈目眩
眼睛酸痛
腦霧:即可能會有失憶;健忘;無法專注集中;或思緒混亂等情況
不尋常的肌肉疼痛
改變嗅覺
食欲不振
腺體腫脹
胸痛
耳痛
此外,Omicron BA.4、BA.5疫情最近在各地升溫,其中有關BA.5症狀,法國法國公眾衛生局公布,最常見的症狀是患者會出現疲倦感,其餘症狀包括發燒、咳嗽、頭痛、流鼻水等。
港大研究:發現Omicron變異株在物件表面的穩定性高於原始株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最近一項研究發現,SARS-CoV-2 Omicron變異株在光滑及凹凸不平物件表面的穩定性,遠高於原始株,Omicron變異株在光滑表面上七天內仍具有一定傳染力。
研究團隊比較了Omicron BA.1 SARS-CoV-2變異株及原始株在五種不同物料表面上的穩定程度,分別是不鏽鋼、聚丙烯(一種常用塑膠)、玻璃、紙巾及打印紙。
結果發現Omicron BA. 1 SARS-CoV-2變異株在不鏽鋼、聚丙烯及玻璃表面存放後七天,仍具有一定的傳染力;原始株則於第四天已失去傳播能力(三個玻璃樣本中,只有一個例外)。
而在紙巾及打印紙表面,Omicron BA. 1 SARS-CoV-2變異株於存放後30分鐘,同樣具有輕微的傳染力;但原始株在5-15分鐘後,也喪失了傳播能力。
是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及公共衞生實驗室科學分部主任潘烈文教授呼籲公眾人士注意個人及家居衞生:「經常徹底洗手,利用1:99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尤其是有確診者的家庭,能有效減低被污染物感染的風險。」研究結果已於《BioRxiv》發表。
傳播力強|日研究比較原始新冠病毒 VS Delta VS Omicron
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傳播力強!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原始新冠病毒株(SARS-CoV-2)與所有變種株比較,發現Omicron變異病毒可以在人體皮膚上存活超過21.1小時;在塑料表面上存活193.5小時(約8日),估計Omicron的高度「環境穩定性」,增加其傳播風險,有可能是讓Omicron取代Delta成為主要變種病毒株並迅速傳播的原因。
研究人員還測試消毒用品的有效性,發現使用酒精搓手液,所有變異病毒株在15秒後都會完全失去活性。因此,強烈建議使用酒精搓手液保持手部衛生,有助預防感染。相關研究已於預印本存儲庫BioRxiv上發布,暫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流感病徵
突然發燒 – 體溫達38℃或以上
身體疼痛
感到疲倦或筋疲力竭
出現乾咳
喉嚨痛
頭痛
失眠
食慾不振
腹瀉或腹痛
噁心想吐或嘔吐
感冒病徵
感冒的症狀會逐漸出現,包括:
鼻塞或流鼻涕
喉嚨痛
頭痛
肌肉痠痛
咳嗽
體溫升高
耳朵和臉部感到有壓力
失去味覺和嗅覺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