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長假即將來臨,正是踏青旅遊、尋親訪友、舒展身心的好時節,跨區域人員流動增加。五月正值春夏季節交替,季節性傳染病感染風險較高,同時,隨著氣溫回升,蟲媒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也將呈現高發態勢,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二部主任曹彥提醒民眾要做好防護。
新冠病毒
近日,國家疾管局發布《關於做好2024年「五一」假期及春夏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點傳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當前,我國傳染病疫情情勢整體平穩。新冠病毒JN.1變異株引起的全球疫情已過高峰並下降至較低水平,我國新冠疫情持續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態勢,但新冠病毒仍在變異,疫情仍存在一定的反复性。
季節性流感
季節性流感主要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等傳播,大多突然發病,可出現以下症狀:高熱,頭痛,喉嚨乾、癢、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等。小孩容易表現為哭鬧、黏人。年幼者(尤其是2歲及以下的嬰幼兒)、老年人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為需要重點預防的人。
登革熱
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熱的傳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登革熱主要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目前非洲、美洲、東地中海、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100多個國家均出現過流行,美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最為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我國鄰國和既往主要登革熱病例輸入國的病例數較2023年同期均有升高趨勢。登革熱在我國主要流行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區,具有典型的輸入性、突發性。此病傳播迅猛、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百日咳、水痘、麻疹、手足口等傳染病
春夏季交替,季節性傳染病感染風險較高,需重點關注百日咳、水痘、麻疹、手足口等傳染病。
諾羅病毒感染性腹瀉
諾羅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羅病毒引起的腸胃傳染病,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或腹痛、腹瀉。可透過食物、水、密切接觸等多種方式傳播。
蜱蟲病
5到7月是蜱蟲的活躍期,蜱蟲很容易附著在寵物及人的身上,被帶有病原體的蜱蟲叮咬後,可能會出現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有時也可引起嚴重的表現,如發燒伴隨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甚至是危及生命,盡量不要帶寵物去山坡林地,野外活動時,要做好個人防護。
蘑菇中毒
五月氣溫回暖、空氣濕度較大,野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許多人遊玩過程中採摘新鮮蘑菇帶回家食用。蘑菇分類非常複雜,是否有毒,並不能僅憑顏色辨認,湖南地區常見的野生蘑菇灰花紋鵝膏為灰白色,裂皮鵝膏為純白色,肝毒性強致死率極高,因此容易發生蘑菇中毒事件。
如何在旅行中做好健康防護,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曹彥建議,首先,要事先了解目的地傳染病流行情況,做好出發前、旅途中和到達目的地後的防護準備,落實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防蚊蟲叮咬等防護措施,注意飲食飲水衛生,不吃未燒熟煮透的食物,不食用腐敗變質、超過保存期限的食品和飲品。外出期間,應注意天氣狀況,及時依天氣變化增減衣物。
其次,要做好健康監測。出發前、返程後應做好自我健康監測,發現健康問題及時採取有效預防及治療措施。假期出遊前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建議暫緩出行計畫;回程後出現異常症狀及時就診。
再次,要維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均衡營養、科學運動、規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同時,應積極接種疫苗。預防接種是防治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適齡兒童應及時、全程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同時對老年人等重點族群優先接種含XBB變異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病毒疫苗。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