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季節交替,流感疫情急劇升溫,不少醫生都發現近來診間多了許多發燒病例,許多人一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就心驚,不知道究竟只是流感、確診,還是小感冒? 對此,台灣的中醫師樓中亮分享omicron、一般流感和感冒的症狀特徵。


台灣兒科醫師陳信宏於Facebook分享看診經驗,表示日前看診,光是一天就從不同患者身上驗出6種病毒,分別是:新冠病毒陽性、RSV病毒陽性、甲型流感陽性、腺病毒陽性、 腸道病毒,以及病毒性腸胃炎,病毒種類多到令他直呼:「太誇張!」其中,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病患,每個都發高燒還咳得要命,「咳到吐 ,痰好多!」提醒若出現發燒症狀,應盡速檢查、篩查及治療。


台灣家庭醫生林智葳也表示,前些天在門診中驗出乙型流感,顯示流感疫情從年初的單一甲型流感(H3N2)演變為現在多種病毒株(H1N1、乙型流感),呼籲剛得過 甲流的人千萬別掉以輕心,因為仍有可能再確診另一種病毒株。


最近天氣涼了,小心別著涼病倒!


Facebook專頁「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指出,若拿乙型流感跟甲流相比,可以發現乙流「肌肉痠痛」感覺更為明顯,也較常有「腸胃症狀」,且 以腹瀉為大宗,提醒評估病情時,除了病毒性腸胃炎有發燒、拉肚子症狀之外,也要將乙流納入考慮。


林智葳提醒流感較不容易引發呼吸道重症(肺炎),但有可能並發更兇猛的心肌炎並發症,而且大人小孩都可能出現,所以若發生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持續嘔吐等症狀,一定要多加註意 。


冬季流感|疫情助長呼吸道病菌傳播 4類人應及早打「這3類」疫苗


台灣中醫師樓中亮則曾在Facebook表示,天氣忽冷忽熱,感冒的人也變多,大家只要一發燒或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就擔心自己是否確診「中鏢 」。 他呼籲民眾別緊張,先分辨感冒、流感、新冠與omicron之間的症狀差異。


1. 感冒


會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1~2種全身性症狀。


2. 流感


發燒、頭痛、呼吸道症狀、肌肉酸痛、疲倦感等症狀。


3. 新冠肺炎


主要表現為發熱、乾咳、疲倦,少數有鼻塞或流鼻涕、失去味道/嗅覺、肌肉酸痛、腹瀉等。


4. Omicron


乾咳、極度疲勞、肌肉痠痛、喉嚨沙啞,少數會發燒、失去味道/嗅覺。


. 呼吸道症狀:包含了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

. 全身性症狀:包含了頭痛、全身酸痛、疲倦乏力等。


樓中亮說,感冒、流感與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不盡相同,感冒通常是因為著涼、淋雨、過度疲勞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造成,像近來天氣驟熱驟冷、鋒面帶來雨 勢,一不小心就可能感冒。 流感通常發生在季節交替時,病毒會透過飛沫傳染,所以往往是一群人同時感染。


至於新冠病毒的感染途徑分為空氣傳播與接觸傳播,前者為咳嗽和打噴嚏,後者是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表面或握手等親密接觸後,再觸碰口鼻或眼睛。


一般感冒與Omicron都會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常見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其次是流鼻涕,兒童則常出現發燒症狀。 不過一般感冒較少出現發燒與腹瀉,且感冒和Omicron的「咳法」也略有不同。


感冒多半是帶有痰的濕咳,而且多為短促、間歇性咳嗽,就像偶而覺得喉嚨癢、清喉嚨的感覺。 但若出現乾咳,且為長時間且劇烈的咳嗽,就要注意可能是Omicron的前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出現的Omicron BA.2,有些病例是以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表現,也要多留意此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