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季節交替,流感病毒也悄悄潛伏在我們身邊。當流感期遇上過敏季,對於過敏鼻炎患者來說,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流涕不斷,噴嚏連連。大家深受雙重困擾的同時也不禁發出疑問:到底是流感還是過敏?


流感和過敏性鼻炎都會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想要症狀治療,鑑別清楚是關鍵。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大家簡單鑑別:


1.發病原因:


流感一般是指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主要發生在冬季11月份到1月份之間,流感病毒依附於空氣中的粉塵等顆粒物肆意地傳播開來,人群普遍易感,特別是小朋友和體弱的老年人。


而過敏性鼻炎是機體接觸過敏原後引起的非感染性發炎疾病,病程較長,且呈季節性或常年發作,對人群沒有選擇性,若有家族史,發病幾率可升高。


2.臨床表現:


流感發病多急驟,局部症狀如流涕、咳嗽等往往較輕微,但其全身症狀往往較嚴重,主要表現為:高燒、頭痛、咽乾咽痛、全身酸痛、軟弱無力,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等。感冒初期涕清、量少,中期涕黃、濃稠。


過敏性鼻炎主要表現為清水樣涕、鼻癢、鼻塞、噴嚏等症狀,鼻涕清澈、稀薄、量多;連續打噴嚏,每天數次陣發性發作,每次多於3個,常伴有眼、耳、咽喉等部位的搔癢,會忍不住要揉搓鼻、眼、耳部或乾咳。過敏一般很少會發燒,肌肉酸痛,還有頭痛嗓子疼,包括黃痰,黃鼻涕這樣的症狀。


因此,當噴嚏、流涕超過2週,經普通流感對症治療後,鼻部症狀仍無好轉、甚至加重或反覆發作;出現典型的鼻部症狀,有明顯誘因、固定時相發作時,應考慮不是流感而是過敏引起的,請及時就醫,遵醫囑用藥治療。


過敏性鼻炎如何科學防治?


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防”,明確過敏原,並且避免接觸過敏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常見藥物主要有二代抗組織胺、鼻用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肥大細胞穩定劑、減充血劑等。口服二代抗組織胺對流涕、噴嚏、鼻癢、眼癢、流淚以及耳、咽部搔癢症狀均有良好的療效,能有效控制症狀;鼻用糖皮質激素對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流涕、鼻癢、噴嚏和鼻塞等症狀均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對於鼻塞為主要症狀的患者,首選二代抗組織胺+鼻用糖皮質激素按需加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或短期加用鼻用減充血劑聯合治療。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鼻塞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同時能減輕流涕和噴嚏症狀,作為輔助藥物使用時可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品質。




什麼是脫敏治療法?


若用藥後效果不佳,有明確過敏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減敏治療。減敏治療的原理是透過給患者持續暴露於過敏原,並逐漸增加過敏原濃度,從而減輕患者對過敏原的敏感度,達到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效果。


減敏治療被認為是唯一能改變疾病進程,實現過敏原免疫耐受的治療方法。有條件的話,儘早開始減敏治療,當再次接觸到過敏原後就會減少或不發生過敏反應。


因此,在過敏性疾病治療方面,應遵循「防治結合,四一體」的原則和策略,即避免接觸過敏原、標準化藥物治療、特異性免疫治療和病患教育等方式,透過規範化的綜合防治,達到過敏性疾病症狀有效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