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人類雖然已經和流感病毒抗爭多年,但對病毒整體特徵認知仍需累積經驗。流感疫苗雖不完美,但仍是預防流感、降低重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做客新華網「醫防大咖談流感」系列訪談,介紹流感 防控相關話題。 專家呼籲應重視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發,加速上市和應用,為中國百姓提供更多選擇。


多病共防 防止病毒疊加流行


  談到流感的防治措施,王大燕表示,主要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個面向。 特異性防護措施是指接種流感疫苗透過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相對更為持久的特異性保護,使用特異性抗流感病毒藥物;非特異性防護措施包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營養、運動身體 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免疫力。


  流感期間要重點防護的人有哪些? 「流感期間要重點防護的人群也是流感疫苗優先推薦的人群。」王大燕介紹,重點防護人群有:醫務人員,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檢疫人員等;大型活動參加人員和保障人員; 養老機構、長期照護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重點場所人群,如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監所機構的人員等;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包括60歲 及以上的老年人、6月齡-5歲兒童、慢性病患者、6個月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照顧者以及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等。


  老年人作為流感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會有哪些不良預後? 王大燕表示,老年人感染流感對其生活品質會造成較明顯的影響。 一般老年人的免疫力比年輕人低一些,此外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慢性基礎性疾病,感染流感有可能導致原有基礎性疾病加重,還會導致一些併發症的發生,如 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


 「新冠大流行使我們意識到多病共防的重要性,所有類似症狀的呼吸道疾病要實現一個多病共防。」如何實現多病共防? 王大燕舉例道,從疫苗接種方面,有些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不管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指南都提到,18歲以上人群流感滅活疫苗可以和新冠疫苗同時 接種。 流感滅活疫苗也可以和其它一些疫苗一起接種,提高接種效率,加強防治效果。 在監測方面,也可以實現多病共防。 如目前我國已將新冠病毒的哨點監測納入流感哨點監測系統,可同時監測兩種病毒流行態勢,監測有沒有疊加的流行風險。


流感是「熟悉的陌生人」 提高疫苗接種率很重要


「疫苗作為公共產品,其研發和應用是預防、控制傳染病,降低疾病影響的重要手段。」馮錄召說,新冠疫情發生後,公共衛生界對新冠疫苗的研發和應用給予厚望,就目前來看 新冠疫苗主要有去活化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及重組蛋白疫苗等幾類。


  馮錄召表示,在疫苗研發上市後,如何有效提升族群接種率降低感染至關重要。 「新冠疫苗的研發、快速審核、應用,以及相關的健康科普、宣傳教育,都給未來流感等新型疫苗的研發、核准上市和應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鏡。


具體來講,應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利用多種不同技術路線去研發新型流感疫苗;政府、監管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在組織疫苗的上市、審批和應用時,應提升社會行動力推動流感疫苗 的大規模接種。


在談到各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時,王大燕表示,不同國家接種情況不盡相同,有些國家在新冠期間採取了一定措施使流感疫苗接種率有所提升;也有部分國家,流感疫苗的接種率曾經出現 過度降低;我國在疫情期間,流感疫苗接種率略有提升,但仍處於較低水準。


「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沒意識到疫苗接種的重要性,沒意識到接種疫苗不僅保護自身也保護周圍的親屬、朋友,還有一點就是流感疫苗目前需要自願自費接種。 」王大燕說。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我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呢? 王大燕指出,一是加強宣傳,讓老百姓認清流感疫苗的有效性。 流感疫苗不是新生事物,但由於先前的宣傳力道、宣傳方式等原因,老百姓並沒有深刻意識到疫苗的作用和效果,所以應加強宣傳,讓大家正確認識流感疫苗。


  二是解決自願自費的問題。 這對於提升流感疫苗的接種率非常關鍵。


  三是提升疫苗的可近性。 可近性不僅指接種預約,還包括接種點的設置、分佈等,以實現在老百姓想接種時能方便地接種。 流感疫苗立場文件在多方面有更新 助力流感整體防治


  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流感疫苗立場文件(2022年版)》發布,這是繼2012年版本後的更新,強調全球供應的流感疫苗的重要作用。 「與上一版相比,新版文件很多內容做了非常詳盡的描述和更新。」馮錄召介紹,例如2012年之前用三價流感疫苗,2012年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四價流感疫苗;此外,很多 新型流感疫苗在文件裡也有更新,包括次單位疫苗、重組蛋白疫苗,以及針對老年人的佐劑和高抗原含量疫苗等新型技術疫苗;同時對這些疫苗臨床效果、安全性以及上市之後對疾病預防 效果的一些證據,有大量的更新。


「在疾病認知、疾病負擔方面,更增加了對人群發病、住院、死亡、經濟負擔的研究,對了解全球疾病發展有更好的依據。除了關注老年病、慢性病族群外, 近年來主要關注共病人群,他們是患有兩種及以上慢性病的狀態,患流感後發生重症死亡的風險比單一疾病風險更高,這裡提供了很多證據。對於特殊情況下流感疫苗的 保護效果,如重複接種,每年接種會不會對流感疫苗接種效果產生影響,累積了一些證據。以及一些檢測手段等多方面有很多新的證據。」馮錄召表示,這些都有助於提升流感的 整體防控,尤其是在疫苗接種的安排上,按照世衛的建議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採納,對於促進國內流感防控相關措施部署,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談到目前我國已經上市的流感疫苗種類,馮錄召介紹,目前我國疫苗可以依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分類:


  一是按價次分類:我國既有三價疫苗也有四價疫苗,三價疫苗能夠預防三個亞型的病毒,四價疫苗則是在三價疫苗的基礎上再另外一個系的病毒。 二是從技術平台和技術路線分類:有基於雞胚的疫苗,包括滅活的裂解疫苗和次單位的疫苗,還有減毒活疫苗。


「從不同維度來看,我們國家流感疫苗的產品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適用條件,各地區的公共衛生計畫可以針對當地的具體情況,針對適用的人群採購合適的疫苗。對自費 人群來講,可以根據自身的適用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馮錄召說。


根據馮錄召介紹,國內的流感疫苗仍以雞胚疫苗為主,雞胚疫苗生產工藝是比較傳統的工藝,也是在廣泛使用的疫苗,雞胚疫苗有以下特點:一是雞胚疫苗是用雞胚 去培養流感病毒,生產流感疫苗的時候需有雞胚可用;二是生產過程和週期相對較長,從每年2份世衛組織推出流感株時起,供應北半球的流感疫苗往年生產在7、 8月結束;三是雞胚疫苗前幾年會在部分季節發現有些株有適應性突變,尤其是甲3株,如果在雞胚裡面發生適應性突變,會對流感疫苗效果產生一定的 影響。 對此,需經過不斷改進疫苗生產工藝,縮短流感疫苗的生產週期增加其產量,減少突變發生的幾率,提升疫苗有效性。 我國也不斷探索技術路線和方法,改進疫苗的工藝,為生產更好的疫苗添加動力。


  鼓勵更多新型流感疫苗產品進行研發、上市、應用


除了雞胚疫苗,還有很多新型流感疫苗,王大燕介紹了現在已經上市或正在研發的一些新型疫苗,例如重組蛋白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的方法建構的,像建構重組桿狀病毒 表達系統等人工表達蛋白。 重組蛋白疫苗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經被應用,流感也有重組蛋白疫苗可以使用;還有利用MDCK細胞生產的流感疫苗;高劑量流感疫苗,主要用於老年人,有些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對比較低 ,常規劑量的疫苗有時不能激發有效的保護性抗體,這種情況下可以接種高劑量的流感疫苗;還有佐劑疫苗,也是為了產生高效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提高機體保護能力;還有正在 研發中的流感疫苗mRNA疫苗,不過目前全球還沒有上市;減毒活疫苗,目前我國和其他國家也有上市。


  王大燕表示,目前研究認為已經上市或正在研發的一些新型疫苗,不僅會對高風險族群,在一般人群中也可以提供較好的防護,為大家帶來新選擇。


  馮錄召介紹,目前研究認為,新型疫苗在一些高風險族群或正常人群中都能夠提供比較有效的防護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每年疫苗的效果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流感疫苗為例,流感疫苗由於受到生產株和循環株匹配的影響,匹配得好的季節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 就會很高,匹配得差的季節,或者能匹配上的比例低的話,流感疫苗的效果就會低一些。」馮錄召說。


  馮錄召表示,由於各疫苗的技術或相關產品特性不同,適用人群也不同。 以流感疫苗為例,從多年應用的實踐和證據表明,流感疫苗對人群感染,包括相關併發症或重症的保護效果處在中等或偏高的情況。 對於疫苗的有效性研究,未來我們仍需要在臨床評估、上市後評估進行深入探討,並持續優化疫苗接種。


「如果我們有更多流感疫苗產品的話,不管對個體預防感染、降低重症風險上有更多選擇,對於公共衛生機構、防控行動等來說,針對不同的人群可以有更多產品,選擇他們 適用、效果更好的產品,可增加公共衛生計畫的可實施性。對此,國家應該鼓勵對更多新型流感疫苗進行研發、上市和應用,不管是國內研發,還是國際上已經有很好的 證據顯示有更好效果的產品,應該積極地鼓勵和推動,為中國百姓提供更多選擇。」馮錄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