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有些孩子出現了發燒、喉嚨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狀。 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就診患者中,以肺炎支原體感染和流感為主,肺炎黴漿菌感染和流感病毒感染如何判斷區分? 自行服藥是否可行? 什麼情況下需要就診? 記者為此採訪相關專家答疑。


  天津市胸腔科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李月川介紹,支原體是一種病原微生物,比細菌小、比病毒大。 肺炎黴漿菌是其中的一個亞型,主要侵犯呼吸系統,進而引發感染,伴隨發燒、咳嗽等症狀。 如何區分肺炎黴漿菌感染和流感? 李月川表示,從症狀上來講,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發燒一般是38℃多,如出現39℃以上高燒則大概率為甲型流感;頭痛症狀方面,支原體感染引起的頭痛往往較為劇烈,甲型流感 引起劇烈頭痛的情況較少;支原體與流感病毒引發的咳嗽症狀也有區別,甲型流感引起的咳嗽一般不劇烈,肺炎支原體感染則較易引發劇烈咳嗽症狀。 此外,支原體感染也可能引發兒童皮疹、腦膜炎、溶血等症狀。


  孩子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後,有些家長會選擇自行給孩子服用阿奇黴素等藥物。 針對此現象,天津市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主任醫師徐勇勝表示,阿奇黴素對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具有較好效果,但是對其他病原體就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使用阿奇黴素要考慮年齡和基礎狀態,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使用。因此,盲目自行服用抗菌藥物並不可取。」徐勇勝說。


孩子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到醫院就診? 徐勇勝表示,對多數孩子而言,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所出現的症狀往往是機體與病原做鬥爭的外在表現,多休息、多補充水分,絕大多數孩子是能夠戰勝病原 的。 但若出現以下狀況需及時就醫:一是低齡組孩子病情變化快、症狀不典型,家長往往難以辨識危急狀況,需及早就醫;二是要評估孩子的精神狀態,如出現精神萎靡、交流互動少 、表情淡漠等症狀,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三是病程較長症狀未見緩解時,需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治。


  在校學生該如何防範?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主任醫師董曉春表示,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注意手部衛生;出現身體不適時立即報告老師和家長, 避免帶病上課;外出時應配戴口罩,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發燒、咳嗽等相關症狀時,應及時就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