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越來越多人因為無法適應早晚溫差,出現了感冒、咳嗽等症狀,身邊的許多朋友同事紛紛中招。 流感病毒開始肆虐,許多人頂不住請假掛水回去休息,對於老年人群體、嬰兒以及本身免疫力較低的人來說,更要重視預防。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與新冠症狀較為相似,初始都表現為發燒、咳嗽、疲倦等,難以透過一般的臨床表現來鑑別。 一旦發生類似狀況,民眾很難自主判別,也會為防控帶來更大挑戰。 為呼籲重視流感預防的迫切性,尤其是對老年人、兒童和慢病患者等高危險群的保護,以及提升流感疫苗接種水平,新華網邀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彭質斌,共同解讀全國流感防治策略,並介紹流感疫苗接種相關情況。


流感,特別是季節性流感,一直被視為全球公共衛生最大的挑戰之一。 近年來,我國在流感防治的應對和準備方面成效卓著。 國家相關部門積極監測季節性流感流行強度和病毒變異情況,依托建立起的全國流感監測網絡,為流感的抗病毒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實現了「從被動應付到主動應對」的轉變。


彭質斌介紹,流感是傳播較迅速的呼吸道傳染病,根據研究估算,中國每年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人數大約為8.8萬,其中有80%以上都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此外流感病毒 極易發生變異,進而導致流感的季節性流行,從以上方面來講,我們要積極控制流感,減少季節性流感帶來的潛在危害。


季節交替,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生期。 面對流感來襲,我們該如何科學預防流感,加強流感預防與防治? 王大燕介紹,加強流感預防和防控可從關鍵人群和關鍵場所兩個方面來談:


首先是關鍵人群,流感的重點人群或高風險人群可以分為醫務人員,其中包含醫療救治人員、檢驗檢疫人員、疾病防控人員等,此外從年齡上劃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5歲 以下的兒童以及孕婦、慢病患者等都是流感的高發人群,6月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照顧者也是重點人群。 上述重點族群是我們需要重點防控的關鍵點。


從重點場所來說,人群聚集性的場所比較容易暴發流感,例如學校,大部分流感聚集性疫情發生在學校和托幼機構,對於這些機構而言,應當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預案,例如 晨午檢制度、消毒制度、缺勤考勤追蹤制度等。 重點場所也包括長期照護機構、福利機構、商場等人員聚集場所。 此外,我們還需要對流感病毒加強監測,即時追蹤流感的流行趨勢以及病毒變異情況,為防治策略的發展提供參考。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研究顯示:在流感病毒疫苗株與流行主導株匹配的流行季,接種疫苗可顯著降低流感集中發燒疫情發生的風險,還可以提高群體免疫水平,減少流感 在家庭和社區中的傳播。


醫護人員、學生、老人、嬰幼兒、孕婦等重點族群接種疫苗有怎樣的重要性? 對此彭質斌表示,醫護人員接觸病毒的風險要高於其他族群,應透過及時接種流感疫苗減少流感的發生率,繼而減少接診病患流感的發生;對於老年族群而言,數據顯示有80%以上 的流感相關超額死亡發生在老年人,加強老年族群的流感疫苗接種刻不容緩;對於0—5歲的兒童,其感染流感的風險要明顯高於成年人,且年齡越小發生重症的風險就會越 高,建議6個月以上的兒童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及時築牢健康免疫保障。


王大燕表示,加強流感預防和控制,也應專注於加強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提升大眾對於流感防治的正確認知,同時對於流感防治的措施也要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另外,近年來 對於流感的防治我們主張加強多病共防,無論是從疫苗接種還是防控措施方面,都可以實現也應該堅持多病共防,築牢健康防線。


流感是一個全球進行監測的疾病,有相應的全球流感監測網絡,中國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擁有十分完善的流感監測體系,專家建議,今後應繼續加強流感監測,透過加強流感監測, 能夠分析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徵、活動強度、病毒特徵、抗原性抗藥性等,這對於我們判斷流感是否進入流行季,同時對於推薦疫苗株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