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簡介


        流行性感冒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為多型,負鏈RNA 且具有封套的病毒(圖1)。 其可分為7 種屬別,分別為流行性感冒A 型病毒(Influenzavirus A, IAV)、流行性感冒B 型病毒(Influenzavirus B, IBV)、流行性感冒C 型病毒(Influenzavirus C, ICV)、 流行性感冒D 型病毒(Influenzavirus D, IDV)、傳染性鮭魚貧血病毒屬(Isavirus)、托高土病毒屬(Thogotovirus)及Quaranjavirus。


  IAV 可感染多種物種,包括人、馬、豬及禽類,感染力強大且傳播快速。 IBV 主要感染人類。 ICV 可感染人及豬,但造成的危害較少。 其中IBV、ICV 及IDV 已有文獻提及可造成豬隻輕度感染。


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介紹

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AI),簡稱為禽流感,是禽類重要的傳染病之一,對雞及火雞可引起惡性傳染及急速死亡,早期曾稱之為雞瘟(fowl plague),於 1981 年世界家禽流行性感冒研討會議上將雞瘟這個病名更改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ighly pathogenicavian influenza, HPAI),不同的AI 病毒感染後會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唯有臨床上 具高度死亡率的AI 才是HPAI。


禽流感為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8 條分別片段的RNA 遺傳物質,製造10 種不同蛋白質NS,病毒顆粒雖然常為圓形,但實際上相當多形性,有時病毒會呈現絲狀 ,其顆粒大小約直徑80-120nm。 病毒之核蛋白衣(Nucleocapsid protein, NP)及基質蛋白(Matrixprotein,MP)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型別相關抗原;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及神經氨酸酶

(Neuraminidase, N)為亞型(Subtypes)分類抗原(圖2)。 可感染鳥的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有16 種H 亞型(H1-H16)及9 種N 亞型(N1-N9),目前只有H5 和H7 兩種亞型病毒會對雞隻、火雞及 其他經濟鳥類造成高死亡率,屬於HPAI。 因此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範所有 H5 和 H7 病毒為須通報的家禽流行性感冒(Notifiable avian influenza, NAI)。

  根據現今科學研究報告,水禽類(包括水禽類候鳥)可以感染所有H 亞型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且通常無明顯臨床症狀,因此是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保毒者及傳播源。 各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地球上存在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絕大部分是無病原性或低病原性,而在北極地區水域裡儲存著極豐富的各種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 隨著候鳥秋天南飛到赤道過冬,春天又飛回北極過夏,一來一回將北極的病毒往南帶,沿路隨處排遺散佈病原,當然也有可能將所經過各地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 帶回北極。


傳播方式

  禽流感是禽鳥間傳播之動物傳染病,具有物種特異性,感染對象為禽鳥。 鳥與鳥間容易藉由排泄物、污染的載運車輛與工具、灰塵和土壤傳染,也可藉由吸入含有病毒微粒的空氣(fomite)而傳染。 病毒顆粒會附著在受污染的裝備、容器、飼料、鳥籠或衣物,尤其是鞋子,於禽場間散播。 絕大部分的病毒為低病原性,極少部分為高病原性,而高病原性病毒感染商業家禽場時會造成高傳染性及高死亡率。


臨床症狀

●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PAI 感染會依鳥類的品種及年齡、病毒株的特性及環境因子,而呈現不同的臨床症狀。 高感受性鳥類可能呈現無臨床症狀而猝死或呈現嚴重程度不一的臨床症狀,例如結膜炎、鼻炎、咳嗽、噴嚏、呼吸困難、顏面腫脹、沉鬱、警覺性降低、顯著減少飲水及攝食、雞冠、肉 垂及腳鱗皮膚發紺、神經症狀及下痢等。 典型的HPAI 常呈現高發病率及急速上升之死亡率。

HPAI 在籠飼蛋雞的擴散較慢一些,可能只在某區域內少數幾隻精神極差或死亡,而後逐漸擴散到鄰近的雞隻,到整排或整區域的雞都感染死亡,其擴散 速度的快慢與接觸病毒含量高低有關。 感染HPAI 的產蛋鳥類之產蛋量會急速下降,蛋殼白化變薄,品質不良蛋增加。 病禽則呈現虛弱,嗜眠,食慾廢絕,雞冠出現發紺或呈蒼白,腳皮下有出血斑,有些病禽會頭頸震顫喘息,不願移動,口吐黃綠色液體。

● 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LPAI)

  LPAI 感染通常症狀輕微或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偶爾可能會有食慾減退,輕微呼吸症狀包括囉音、輕微咳嗽和結膜炎,死亡率不高(3% 以下)。 不過在有其他疾病共同感染且環境較差的情況下,可能使症狀加重,死亡率提升至20%。 LPAI 感染產蛋中的種雞,則會有發燒、精神差、嗜眠、食慾減退、產蛋下降5-20%,此時雞冠肉垂發紺、輕度呼吸症狀,發生率極高,死亡率約 3-8%,而發病期間所產的蛋,畸型蛋比率偏高。 籠飼蛋雞感染LPAI 的臨床症狀比種雞輕微,擴散速度也較慢,發生率約10-20%,病禽食慾略減,精神差,輕微的呼吸症狀,雞冠肉垂充血,產蛋下降 5-20%,極少數病例產蛋率會下降30%,死亡率也很低,約在0.5-2%,產蛋率通常只恢復到預期產能的90%,蛋殼和蛋品質則不受 影響。


預防及控制

養禽場利用各項管制、隔離及清潔消毒等自衛防疫(生物安全)措施,讓病原微生物不會入侵至家禽場,得以有效阻絕病原傳播路徑,並減低環境中可能入侵或殘存之少量病原, 降低家禽場的風險。

▍車輛

謝絕訪客及不必要之車輛進入禽舍。 在禽場的入口設置車輛消毒池,使用石碳酸類、甲苯酚類的消毒水,也需設置車輛噴灑消毒設備,以兩性界面活性劑(千毒淨®),在車輛進入時徹底噴灑消毒。

▍人員

非工作人員不允許進入禽舍內。 工作人員進入禽舍前應更換乾淨並經過消毒的專用工作服,配戴帽子和口罩,穿著專用的工作鞋。 人員應避免前往疫區之雞、鴨、鵝等家禽飼養場所參觀,以防範病原傳播入侵。

▍禽舍及設備

禽舍的出入口處要安裝消毒槽,人員進出時,鞋子要充分浸泡消毒。 傳統的禽舍應設置防鳥設施,以防野鳥入侵。 水簾禽舍在有傳染病預警時,供水簾的水應加入適當的消毒劑。

1. 整場或整棟禽舍內的禽隻移走後(統進統出),也要將留在禽舍四周的禽隻全部清除。 雞舍空出後,應盡快進行清潔消毒工作。

2. 未吃完的飼料必須移走,飼料槽、飼料桶須完全清洗乾淨並消毒,散落於禽舍的飼料亦須清除乾淨,以免引來老鼠、蒼蠅與野鳥。

3. 污染的禽舍和設備必須仔細清洗消毒、加壓噴灑或蒸氣滅菌,並盡可能於日光下曝曬。

4. 禽舍內所有的舊墊料都需移走,以水沖洗天花板、牆壁及地面,將蜘蛛網、塵埃等沖掉,如有頑固之污垢必須刮除或以刷子刷洗,徹底清潔。

5. 注意飲水系統的清潔,水塔或水槽應排空檢查是否有污塊,整個飲水系統應充滿足量之消毒劑浸泡後清洗。

6. 使用消毒劑包括四級銨(千毒淨®)、石碳酸化合物、甲醛、煤焦油(coal-tar)、氯劑等以動力噴霧機消毒,消毒後應充分水洗並排走多餘水分。


▍防鳥設施

養禽場架設圍網,阻隔野鳥進入禽群,降低野鳥傳入家禽流行性感冒風險。 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14 條規定養豬禽場應設置防鳥網設施,並於候鳥渡冬季節(每年9月至翌年4 月)加強防範野生禽鳥與豬禽接觸。


▍水塘

水禽類為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攜帶者,養禽場附近如有池塘,不管是養鴨、養鵝或沒有養水禽也都容易招來水禽候鳥棲息,而這些候鳥極可能帶來病毒。 國內常見的水禽類候鳥檢出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機率高,切勿和陸禽混養。


 


家畜流行性感冒Swine Influenza


介紹

        豬流感(swine 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A 型病毒(IAV)引起豬感染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豬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es, SIVs)可能全年散發在豬或豬群中。 豬流感病毒於全球的豬群中廣泛分佈,全年均有散發疫情,就目前疫情趨勢而言,疫情爆發時間與人類季節性流感爆發的時間(入秋和冬天)相似。

  全球流行病學分析數據顯示,全球豬及畜群的流行性感冒A 型病毒血清陽性率分別為49.9% 及72.8%。 豬流感爆發後會造成豬群的生產力下降及屠宰時間延長,甚至降低母豬的平均產仔數,對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影響。

流行性感冒A 型病毒顆粒上的血球凝集素(H)會與唾液酸(Sialic Acid, SA)特異性的結合,觸發宿主細胞的受體媒介,使病毒透過胞飲作用進入宿主細胞中進行複制 。 唾液酸(SA)有不同的異構體,人的為α2-6,禽的為α2-3,而在豬的呼吸道上皮細胞中則同時存在α2-6 及α2-3,因此可以同時混合多種 IAV 亞型,使不同亞型之病毒顆粒能同時進入同一個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