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感冒的定義為:「由強烈的全身症狀開始發病,主要侵入呼吸道,由通過強烈感染力,可於短期間內迅速擴大流行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發的急性傳染感染症」,大致上 被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每年冬天引發感冒症狀的流行性感冒,又稱為流感。 第二類是由鳥類造成感染,會引發大量死亡,稱為禽流感。 第三種是禽流感病毒發生突變,會造成人類大量死亡的新型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病毒為直徑1萬分之一毫米左右的病毒,據說每年有5%的日本人會罹患這種病毒。 這種病毒雖然與感冒等的其他病毒完全不同,但卻難以光靠症狀加以區別,主要特徵有突發性高燒,喉嚨疼痛,肌肉疼痛等。 同時可能伴隨著流鼻涕,嘔吐,腹瀉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最恐怖的是可能造成老年人併發肺炎,以及讓兒童並發肺炎與腦炎等症狀,進而致命。 此外超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死亡率越高。 而成人罹患此疾病時,據說B型會比A型來得嚴重。
新型病毒
新型流行性感冒過去也曾侵襲人類。 回顧過去歷史,可發現1918年的新型流行性感冒(西班牙感冒H1N1)造成4000 ~ 8000萬人死亡,其中日本死亡45萬人,1957年的新型流行性感冒(亞洲感冒H2H2)造成200萬人死亡 ,1968年的新型流行性感冒(香港感冒H3H2)造成100萬人死亡。 尤其是近來爆發的強毒性H5N1病毒,已被證實不僅會在鳥類間傳染,也會由鳥類傳染給人類,並且即將演變至由人類傳染給人類的階段。 若H5N1的強毒性爆發的話,預估將造成1億5千萬人死亡。
由鳥類傳染給人類的H5N1流行性感冒病毒,到2008年4月30日為止,已發現382例,其中241例死亡,而死亡者集中在被認為免疫力特別強的年輕族群。 這種現像被也稱為"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被認為是由免疫力過強造成的多重器官衰竭所引發。
禽流感病毒(H5N1型)轉變成人類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途徑,目前被認定有下列3種。
第一種路徑是禽流感病毒在不斷重複突變的過程中,獲得人類傳染給人類的傳染性,成為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西班牙感冒就被認為是透過這種方式演變成新型流行性感冒。
第二種是鳥類與人類雙方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同時傳染至容易被這兩種病毒傳染的豬身上,造成兩者的遺傳因子在豬體內混合,演變成全新的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三種路徑是鳥類與人類雙方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並非在豬體內,而是在人體內混合其遺傳因子,形成新的流行性感冒病毒。 亞洲型感冒與香港型感冒被認為是透過第二種或第三種路徑般的遺傳因子混合方式所產生。
禽流感病毒的增生速度極快,1個病毒每天可增生超過100萬個。 此外其突變的可能性也高達人類的1000倍,若一併考慮增殖速度與突變可能性的話,等於病毒可在1年內達成人類必須花費100萬年的進化過程。 雖然突變後的病毒大都無法生存下來,會立即死去,但其中仍會出現具有增殖能力的病毒。 而人體的免疫功能難以對抗這些流行性感冒病毒。
土耳其在2006年1月,報告了有人類被鳥類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案例。 到了2006年5月時,印尼更報告連續發生以「人類→人類→人類」的方式,於人類間相互傳染的情況。
聯合國於新型流行性感冒出現時,曾預估造成全球1億5千萬人死亡。 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感染疫學專家奧斯達霍姆教授,發表死亡人數將遠超聯合國預估數字,達到1億8千萬~3億6千萬人。
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李鐘鬱(2006年5 月逝世)曾表示:「現在不是討論新型流行性感冒是否會出現的時期,這種疾病一定會出現,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 由此可看出強毒性新型流行性感冒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如何預防?
剛感染時,為了維持對抗流感病毒的體力,必須
○避免過度疲勞,充分睡眠
○充分攝取營養與休息
為了預防被傳染
○勤漱口與洗手
○避開人潮
○打噴嚏與咳嗽時務必要以面紙或口罩遮住
避免鼻子、喉嚨等部位過於乾燥
○戴口罩
○使用加濕器等裝置
持續防止傳染
○接種疫苗(但據說新型流感的疫苗至少要半年才能完成)
稀釋病毒的濃度
○頻繁換氣來降低病毒濃度
○去除病毒或降低其活性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