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上市的多款居家快篩試劑都是採用鼻咽試劑,因為必須把類似棉花棒的拭子伸進鼻腔,許多人抱怨每次快篩總是噴嚏連連、鼻水直流,相當不舒服,尤其孩童更是採檢不易,現在有了唾液快篩,讓快篩更方便,也減低抗拒。


唾液快篩怎麼做?採樣前先漱口、深吸氣,盡量吐出深喉唾液

雖然唾液快篩操作方便許多,但靈敏度略遜於鼻咽快篩。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主要是唾液中含有一些干擾物質,有可能包覆病毒,使病毒的抗原無法暴露出來,導致檢測試劑無法檢測到病毒。雖然與唾液混和的萃取液中會加入一些類似酵素的化學物質,將唾液中的干擾物質分解掉,仍無可避免會稍微影響到檢測的靈敏度。


相較於鼻咽快篩大約在病人核酸PCR檢測Ct值25~27左右就能被檢測出,唾液快篩可能要更高病毒量、Ct值約23才能被檢測出,偽陰性的機會也就比較高。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公衛博士李建璋也在其臉書中指出,最近一項荷蘭大規模臨床試驗顯示,唾液快篩的靈敏度比起鼻咽快篩,差了10%以上,只有66%,也就是100個新冠病患,用唾液快篩,會漏診34人。

除了檢體特性本身的限制,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認為和檢體採樣過程也有關係。雖然看起來只是吐口水,但最好能採集到喉嚨深部的唾液,比較能偵測到病毒,因為需要技巧,一旦民眾「吐口水吐不好」,就可能導致偽陰性發生。

他建議,民眾先喝一口水、漱漱口,深吸氣,接著像咳嗽般把口水吐出來,這樣採集到的唾液檢體會比較準確。


唾液快篩和鼻咽快篩的靈敏度差距較明顯,PCR則較趨於一致。註:「特異度」指的是準確檢測出病人體內有新冠病毒,並反應出陽性。假若未受新冠病毒感染,試劑卻將其他病毒、病原體或身體其他成分誤判為新冠病毒,便會出現「偽陽性」,因此特異度高,愈能降低偽陽性的發生。這幾年試劑不斷改良,大部分的檢測方法特異度都已達到非常高。圖片來源 / 擷取自李建璋臉書


雖然唾液篩檢的靈敏度稍微差一些些,仍是很有參考和使用價值,除了適合鼻腔篩檢比較困難的民眾,施信如表示,國內現在社區疫情升溫,只要唾液快篩驗出陽性大約就能確認真的是確診,只不過可能要等到發病、出現症狀、病毒量較高時,驗出陽性的機會較高;鼻咽快篩則有機會在剛接觸確診者沒多久或症狀不明顯時就驗出,「但現在國內經PCR確診的民眾Ct值大多在20左右,無論唾液或鼻咽快篩,大多都能檢測出。」


廖嘉宏則認為,無論唾液快篩或鼻咽快篩,建議都要等到出現症狀時再檢測比較準確,即使是鼻咽快篩,剛接觸確診者也不一定驗得出來,最好還是2、3天後發病再檢測。不過,考量唾液快篩的靈敏度稍差,如果快篩陰性卻持續有症狀,建議還是要加做鼻咽快篩或鼻咽PCR檢測,確認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李建璋也接受《康健》採訪,他提醒,若是患有慢性病的長者,可能受到唾液快篩偽陰性的影響而延誤病情,錯過投藥的黃金5天時期,因此如果是高危險群又有明顯症狀,假使唾液快篩呈現陰性,應該尋求第二檢驗,例如鼻咽快篩,PCR更好,一旦確診陽性才能及早治療。

國內進口的第一款唾液快篩試劑是韓國製造的「福吉美」快篩試劑,根據產品說明書,有以下9個操作步驟:


收集唾液檢體前30分鐘先漱洗口腔。漱洗後不要飲食及抽菸。

測試前,用肥皂洗手,並擦乾雙手。

檢查測試卡匣包上的保存期限,避免使用過期的卡匣。撕開包裝後取出卡匣,確認沒有受損。

打開採樣包,將採樣漏斗連接採樣管以收集檢體。然後持續輕吐唾液到採樣管內,直到採集到半管的檢體,再把採樣管蓋上。

打開萃取包,撕開裝有萃取液的試管封膜,並放置於包裝盒上的凹洞槽中。

將收集好的唾液檢體倒入含有萃取液的試管中,直到達到試管的標示線。接著將滴管牢固地蓋上試管,並按壓試管底部10次。

將試管靜置於凹洞槽中5分鐘。

將測試卡匣放在平坦、乾淨的平面,然後將裝有唾液檢體的試管倒立,在卡匣的圓孔槽中滴入3滴唾液檢體。

靜待15分鐘並判讀結果。若卡匣顯示2條線即為陽性,1條線則是陰性。

核酸PCR較不受採樣部位影響 準確度趨於一致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快篩試劑有分唾液和鼻咽,PCR檢測也分唾液和鼻咽採樣,但PCR的靈敏度就比較不受採檢部位的影響,準確度較一致。施信如說明,由於PCR是檢測病毒內側的核酸RNA,而且檢體會在高規格的實驗室中處理、且不斷複製RNA,因此即使病毒量很少,還是可以被偵測出。


快篩則是檢測病毒外側的蛋白質,也就是抗原,若病人的檢體中帶有病毒抗原,就會和試劑萃取液中的特異抗體產生反應。正因為要有抗原抗體反應才能檢測出,所以病毒量不夠高時就不一定能被驗出,廖嘉宏說。

李建璋也在其臉書中提到,目前台灣機場入境PCR檢測有鼻腔和唾液2種,唾液PCR檢查2年來在全球很多地方使用,已經千錘百鍊證實和鼻咽PCR檢查正確度一致,因此民眾較不必擔心偽陰性的問題。


另外,他也補充提到,根據衛福部的資料,台灣目前可以取得的快篩試劑準確率大多高達90%以上,但在醫學頂級期刊文獻中數據往往會下降10%以上,這是因為國內食藥署的數據是要求廠商使用標準品、在標準的情境去做檢測,但真實世界病人的病毒量、檢體的品質差異很大,這也導致快篩試劑在真實情境中的正確性不可能如實驗室一樣。